延佳黎《物境》132×70cm 2006
当然,延佳黎的作品是对日常视觉与记忆的提炼抽象,但中国水墨画中的抽象性不同于完全的抽象绘画。所谓抽象,非西方艺术所独有,它是指抽取事物本质形象,变物象原形的体块形状为平面点线,把主观的理念物化为二维空间的画面形式语言,是一种以有限的形式构成来解释不可度量的精神整体的图谋。延佳黎能够在创作中不为具体物象所拘束,把主体情感融入客体物象之中,用高度概括的笔、墨、水去表现对象,写出心中的意趣、意味、意境来。在她的作品中,形象的风貌与抽象的情绪水乳交融,形成风物的抽象与情绪中的具象,视万象为一象,在平凡的物象中阐发自己的生命感受。
事实上,山水画的笔法与墨法,较之人物画与花鸟画,更为丰富多变。不同浓淡的色调,可以摆脱世俗的繁芜。延佳黎在作品中,善于以水载墨,其酣畅淋漓,一气呵成,顺势入形,其所造成的晕染感有表达意境之美的优势,或聚散渗化,含蓄空灵,或流动冲涌,力道韵雅。
中国画的水墨语言是内省性很强的艺术语系,其思维空间和容量远远超越西方的视觉造型美学的极限。其中的一个独特之处,是水墨画关注处理虚实问题,并且将虚实问题从构图上升为艺术境界的表达。虚是透气灵动之处,对实以至全画面的内涵、意蕴有丰富与深化的意味;简练而丰实的实景又约束着虚景,虚实相生,若即若离,着眼处白,落墨处黑。在水墨山水画中,任何色度的黑白灰都能成为虚像,同样也能成为实像。虚实其实是一体相生,共存共在的。古人说“无画处皆成妙境”,延佳黎的独特在于她善于处理画面中的虚空,避实就虚,大处着眼,注重整体意象而非局部细节,所以她的画给人的整体感受是浑沌处见光明,朦胧处皆是心声。
延佳黎在西安美院国画系教授色彩课,对色彩有先天的敏感和自信,但她没有简单地将色彩运用到中国画中,而是在尊重并研究传统水墨语言的基础上,将色彩融入中国画,使色彩与水墨相互交融,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语言。明清以来,中国文人画家重墨轻色,有“墨分五色”之说,但延佳黎觉得现代中国画不应该拒绝色彩,问题是如何运用色彩,现代人对宣纸对于水墨色彩的潜能远远没有开发出来。她从汉代的土粮仓上看到那种高古沉稳的色彩与质感,并将此引入到山水画中,将水墨画画出陶与釉的质朴感觉。在色彩的运用过程中,她用水墨和多种色彩的交融渗化,画出的物象色彩极其丰富。延佳黎认为过去的一些色彩画只追求“帅”气,缺少内敛,水墨画因为用水,色彩容易渲染渗透,但在色墨的流畅中更要注意色彩的内涵,让人寻味。她认为色不在多,关键在于色与墨的相生相补。从大的环境看,中国画的色彩与西方的色彩体系有很大的不同,这需要中国画家自信地将色彩转换到水墨画中。
延佳黎同时对宣纸的材质特别敏感,这与她对于水、墨、色的敏感是相一致的。对于中国画的材料与技法,她从不凑乎,在绘画表达上有自己明确的看法。她对宣纸有一种本能的喜欢,强调充分发挥纸的功能,认为生宣纸在水的作用下,有无限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,正是因其敏感、渗化,以及难以驾驭的特性,更好地表达人与精神世界的联系。...为此,她在画画时在宣纸上反复涂抹,有时甚至力透纸背,把纸画烂,让纸有了“朽”的感觉,从而具有东方哲学“由物及心,由技进道”的意味。从作品看,她的思维指向似乎不太具体,回避了直接表现痛苦的东西,但是,在她的画作中有一种登高望远所产生的千古寂寥之感,让观众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,由想象进入沉思。总之,她画的不是功力而是感觉。
延佳黎在陕西国画界的出现,是西北高原上吹来的一缕清新的风,代表着青年一代对于中国传统水墨在继承中出新的果断探索,也是陕西中国画界自长安画派的辉煌之后,文脉深厚,代有传人的醒目标志。对于这一代青年画家,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,期待着他们潜心探索,将中国水墨画的优秀传统在现代发扬光大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